11月18日至20日,江西省交通運輸廳、財政廳聯合組織專家對宜春市“公交城市”創建工作進行了全面驗收。
專家組聽取了宜春市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關于創建工作的情況介紹,實地考察了宜春火車站綜合交通樞紐、新能源充電樁、窯前城南場站綜合開發、新能源低地板公交車、市行政中心便民服務亭、電子公交站牌、七路巾幗文明線、大數據產業園第三方監控平臺、高士北路公交專用道情況。
宜春市自2017年入選江西省“公交城市”創建示范城市以來,嚴格按照省政府關于創建工作的總體要求,以公交優先發展為核心,以人民群眾滿意為目標,加強領導,制訂方案,優化政策,強化措施,加大投入,經過三年的創建,城市公交事業得到優先快速發展,公交基礎設施建設和公交車輛更新速度明顯加快,中心城區交通擁堵狀況明顯緩解,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統中的主體地位更加突出,城市公交引領城市發展的格局已基本確立,公交城市創建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,有力保障了廣大人民群眾安全、便捷、經濟、高效的出行需求?! ?/span>
專家組根據江西省交通運輸廳、財政廳關于做好“公交城市”創建考核驗收的有關工作要求,對照宜春的創建工作實施方案,查閱了相關資料,經過質詢討論形成考核驗收反饋意見,認為宜春市提交的驗收文件和資料基本符合江西省“公交城市”創建驗收工作的要求,肯定了宜春市市委、市政府積極落實江西省政府關于創建“公交城市”的總體要求,堅持政府主導、高位推動,堅持政策引導、規劃保障,堅持智慧監控、安全運營的創建做法,在創建中能夠充分發揮發改、財政、自然資源、公安交警等職能部門的優勢,形成了強大的創建合力,在公交優先發展方面取得一定成效,省補助資金帶動成效明顯,創建任務基本落實,各項創建指標基本完成,通過創建,有效提升了公共交通管理和服務能力。
專家組也指出了宜春在城市公共交通發展中尚存在的一些不足,一是公交服務方式還較為單一,多元化的公交服務尚未形成,與居民出行多元化、差別化的服務需求尚有一定差距;二是公交的票價偏低,基于成本動態調價機制尚未建立,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公共交通發展。對此,專家組指出,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是緩解城市擁堵,促進節能減排,提高道路資源利用效率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,希望宜春市市委、市政府在未來工作當中堅持貫徹公交優先發展理念,抓住江西省交通強國示范省的歷史機遇,充分發揮市政府各部門的效能,合力推動公共交通發展,并提出了五點指導意見:一是要進一步加大對公交規劃的落實和實施力度,在用地保障、設施建設方面給予更大的投入。同時要圍繞交通強國和交通運輸新型基礎設施建設,提高基礎設施供給能力和智能化水平;二是要進一步優化公交線網。建立以公交專用道和BRT快速公交為骨架的“干支微”線路高度銜接的公交服務網絡,提升線網服務水平和服務效率,同時要積極推進公交的信號優先,提高公交吸引力,使客運量穩步提升;三是要主動擁抱互聯網,構建移動互聯網+公共交通的需求響應型公交模式,為居民提供“點菜式”公交服務,提高公交響應能力;四是要構建差異化的票價體系和動態的調整機制,使票款收入能占到公共交通主營收入的主體,緩解政府補貼壓力;五是要進一步抓好技術創新,提煉創建亮點,爭取形成公共交通發展的宜春特色和宜春樣板,抓住國家相關示范創建的機遇,爭創國家級的示范城市,形成示范效應。
反饋會上,徐紹榮副市長表示,這次“公交城市”創建,無論創建驗收是否成功,宜春市市委、市政府都將一如既往的加大對公交的扶持力度,不斷提升公交企業的主體地位,全力幫助公交企業做大做強。他要求,市“公交城市”創建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認真學習考察組反饋的意見精神,認真反思創建工作存在的不足,堅持問題導向,舉全市之力推進創建工作。一是要持續保持工作的韌勁,鞏固創建的成果,加強完善,把創建工作持續引向深入;二是要進一步壓實責任,對標對表做好整改,針對反饋的問題和不足,抓好整改及時反饋,做好閉環管理,實現公交服務能力服務水平的顯著提升;三是要進一步堅持嚴規格的創建工作,加大政策、資金各方面的扶持力度,加大在規劃領域中具體項目的實施力度,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,盡最大努力解決市民出行的基本需求,提升市民出行的幸福感和獲得感,全力以赴實現創建“公交城市”的目標,全面提升公交發展規模,將公交發展真正轉化成對老百姓的出行便利、城市品質的提升和城市道路擁堵治理的實效。
文:易祺 圖:吳雨晴
2020年11月21日